本文由作者现在你充满了悲伤独家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一、养殖技术的进一步提高
小龙虾的养殖技术发展与其他水产养殖品种不一样,首先是从稻虾连作这种生态养殖方式开始的,随着小龙虾产业的发展,这种养殖方式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派生了稻虾共生这种种养结合的模式以及稻田专养等养殖方式,池塘养殖相对于这些方式相对滞后,养殖效果也没有前面这几种养殖方式好,所以小龙虾池塘养殖技术的提升是今后池塘养殖的一个新的课题,池塘养殖技术的提高对小龙虾产业的发展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前面所提到的几种养殖模式的技术提高和丰富也是很有必要的,这些生态养殖小龙虾方式对保证小龙虾产品的质量十分必要。
二、养殖方式的多元化
前面已经提到,目前小龙虾的养殖单产最高只有~kg/m2,养殖的主要形式为稻虾共生、稻虾连作、稻田养殖、池塘养殖等,另外,还有一些混养模式和种养结合的生产模式,应该来说,养殖形式已经很多。但是,针对小龙虾食性广、适应能力强、自然繁育能力强、游泳能力弱、攀爬能力强、抗病力强等特点,可以规划更为科学的养殖模式,比如充分利用池塘深度,实现池塘立体养殖;利用池塘的宽度,合理布局小龙虾的活动空间,这些都可以提高放养量,进一步提高小龙虾的养殖单产。利用滩涂、沟渠、沼泽以及围栏进行小龙虾生态养殖,生产优质的有机小龙虾产品。
无公害养殖是我国在养殖上提倡的基本养殖要求,小龙虾养殖首先就应该遵循国家关于无公害水产品标准,保证产品质量。
三、养殖的安全性生产
小龙虾的养殖最初以稻田的生态养殖开始,目前也逐步发展到稻田和池塘精养,与其他水产养殖品种一样,在整个养殖中也会出现一些可能影响小龙虾安全生产的环节与因素,甚至会更为复杂一些;除了饲料质量、养殖过程中的用药、池塘消*等,还有一个其他养殖品种很少接触的农药问题。
目前的小龙虾养殖,主要以稻虾连作、稻虾共生和稻田养殖这三种养殖形式为主这三种养殖形式接触农药的机会比其他养殖形式更多,尤其是稻虾共生,与水稻同处个环境,农药的应用不规范、不科学,都会直接导致小龙虾的农药残留,影响品质;另外,农田土壤农药残留和农药的径流污染在另外两种稻田养殖形式中也会影响小龙虾的农药残留量和品质。因此小龙虾的安全生产对小龙虾产业的发展显得更为重要。
四、人工繁殖技术的突破和推广
任何一种水产品的生产,都是以解决苗种生产为前提,苗种生产以人工繁殖技术突破为前提,这些都是通过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比如我国的“四大家鱼”养殖,如果没有家鱼人工繁殖技术的成功,“四大家鱼”的鱼苗将还处于长江捞苗阶段,而全国的捞苗量也就在几十亿尾,只相当于现在一个较大型苗种场一年的繁殖量。
五、小龙虾产品的深加工
断我国的小龙虾产品加工,目前主要是针对欧美市场的加工,加工工艺很简单,产品附加值没有得到充分的提高,所以在深加工方面,还有很多可以挖掘的潜力。国内市场主要依赖于鲜活品的餐饮业消费,小龙虾的深加工产品国内消费较少。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国内小龙虾深加工产品的需求量也会越来越大。随着产业的发展,产品越来越多,也会自然走向深加工的道路。
另外,小龙虾虽然销售季节较长,可以从每年的4月一直销售到10月,但要保证小龙虾的四季供应,也只有采取深加工的方法来满足市场的需求,所以说,小龙虾的深加工对小龙虾产业发展可以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小龙虾浑身是宝,加工后废弃的头和壳可以制作聚糖,提取内脂、蛋白质和无机盐,制作氨基葡萄糖盐酸等产品用于农业、造纸业、医药、日用化工、吸附剂、水处理剂及纺织助剂。
七、优质品系的选育
小龙虾经过几十年的归化,已经适应了本地的生态环境,客观地讲,应该算是一个本地的新品种。随着小龙虾的归化,也会受到许多环境因素的制约,固有的病害和天敌的威胁,同时也会导致一些不良基因进入遗传信息。小龙虾作为一个养殖品种,同样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如成虾的个体越来越小,成熟越来越早、“硬壳″虾越来越多、繁殖力有所下降等都需要采用品系选育的办法对其进行改良,提高它们的生产能力。现在,小龙虾的品种改良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八、药用价值的进一步开发
小龙虾具有补肾壮阳、通乳生乳、化瘀解*、祛脂降压、提高免疫力等功能,这些药用价值都可以进行开发,以提升小龙虾的价值。
九、国际市场的开发
从我国水产品出口经验来看,国外消费市场对于本地品种的认知度较高,如罗非鱼、斑点叉尾鲴以及小龙虾等,中国土著品种很难打进国外市场。小龙虾在欧洲有多年的食用历史,已经成为欧美人的常规消费水产品。虽然我国的小龙虾已经进入了欧美市场,但市场占有份额并不大,而且大多是些粗加工产品。在今后的小龙虾国际市场开拓上,不仅要注重市场份额,还要注重产品的加工质量,依照市场要求调整出口*策,才能使我国的小龙虾产品在国际上站稳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