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龙虾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潜水日志澳洲潜旅阿德莱德琐记
TUhjnbcbe - 2022/3/9 16:11:00

这是这次阿德莱德日记中的第二篇,在这篇文章中并没有水下摄影的内容,因为Carl告诉我这一天不能潜水。不过在这篇文章中你会看到阿德莱德市很多有趣的景观,另外你可以随着我的镜头欣赏一遍阿德莱德美术馆,由于太喜欢这些作品,我在美术馆中至少拍摄了数百张照片,在此挑选出了数十张与大家分享,希望你们喜欢!

.4.6DAY2

第二天我8点多自然醒,打开手机得到了不好的消息,Carl发来了一张花花绿绿的潮汐图,虽然完全看不懂,但大意是因为天气浪大能见度差,我们不能出海拍摄。Carl是个很干脆的人,第一潜看到能见度差,知道没法拍摄就直接示意我升水放弃这潜,相信既然他这么决定,一定有他的道理。

于是这一天突然没了目标,心里空落落的不知道干啥好。下楼去吃早餐,正好隔壁桌的一个男生主动跟我打招呼,于是聊了几句。得知他已经在阿德呆了一个月,明天就要回德国了,他今天要先去附近一个艺术家的工作室画画,然后去城里逛逛,他问我喜不喜欢艺术,愿不愿意与他一起去逛逛,想想没啥别的事情,于是欣然答应了。

画室就在我们的旅馆附近,这是一个充满手工气息的作坊,旧木头的工作台上,放着一个架子,架子上摆着各种各样的工具,用来实现各种创作想法。在一个角落里摆着几个笔筒,笔筒里是各种油画笔。墙上挂着各种创作,剪纸,丝网,水彩,木雕,表现形式丝毫不受拘泥,非常当代,非常多样化。

一位女艺术家在忙活着制作一个木头盒子,看到我们来,招呼着问我们要不要来杯手工制作的咖啡。制作咖啡的玻璃器皿很精致,感觉她的生活本身就充满了有趣的东西。旅伴说他每天都会抽出一些时间在这儿画画,今天要把他的作品完成,那是一张很抽象的作品,看起来画面中间的色块像红色的大陆,而周围则是蓝色的海洋。于是他继续完成他的作品,而我在对面玩泥巴,捏了个小泥人,之后为他画了一张肖像。

在一个自由的国度,生活没有太多压力,于是人们少了许多桎梏,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去表现自己想要的东西,我想这才是艺术本该被呈现的方式吧。想起来那些年为了考美院画过的无数黑乎乎的铅笔大头,感觉自己被那种洗脑式的艺术教育荼*太久,似乎早已忘记拿起画笔的初衷。

告别了艺术家,我们乘坐火车来到了市中心,在路上他给我分享了许多他一个月里拍摄的照片,所有照片都出自一个99澳元的华为手机万像素的摄像头。有美丽的海岸,摩托车比赛,还有海边来自中国的巨大的观音雕像。

阿德莱德的市区和悉尼不同,完好地保留着许多原来的建筑,这里的城市规划得非常好,一个世纪以来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在市区的街边有很多有趣的建筑,每一栋都值得停下来慢慢欣赏。

我们沿着河边的绿地行走,身边经常有野鸭和其他野生鸟类经过,几乎完全无视人类的存在。

一路上经过了体育馆,动物园,来到了一座铁锁桥。旅伴很喜欢各种桥梁,在附近有许多桥,每座桥有自己不同的特点,而这座桥则是他最喜欢的。在桥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铁锁,锁上刻着两个人的名字,象征着友谊和爱情。铁索桥很窄,一次只能通过一辆自行车。有自行车经过身边时会感觉到明显的震动,而这些铁锁也会随之发出不同的响声。

我们顺着一个公园沿路来到了阿德莱德大学,这是一所收费非常高的学校。旅伴说他喜欢摩托车,于是我陪他逛了一圈停车场,听他讲每一辆车不同的特点。在学校院里我们收到了一场音乐会的邀请券,只可惜因时间原因没能去欣赏。仔细看看校园里的招贴栏,贴满了各种活动的公告,很有意思。顺着阿大的校园往前走,我们发现了一座外面看起来并不起眼的美术馆,于是决定进去看看。

进入美术馆,顿时被藏品震撼到了,从古典的油画雕塑,当地的土著艺术,亚洲的雕像和壁画,到本地的当代艺术和多媒体作品,作为一个地方美术馆,这里藏品的丰富度和广度都让人瞠目结舌,而藏品的陈列和展示也非常考究,每一个展厅的整体感都非常强,作品的组合和橱柜器皿的陈设营所造出的气氛也截然不同。虽然已经很久没看画展,但可以说这是我这么多年看过的展览中最为精彩的。

这是馆里我最喜欢的一张油画。这张作品的原画特别震撼,极为细致地还原了森林中一草一木的细节,又完美地将其融合进了一个统一的暗调氛围中,画中的几个几乎不易察觉的人物成为了很好的比例尺,对比他们不难感受到原始森林环境的那种壮观而神秘的氛围。

在澳洲看过了许多海边的风景,但似乎只有在绘画作品中能够完美地将这样的一个日暮场景完美地还原提炼,落日的暖粉色和礁石暗部的细节同时完美地表现,这在摄影中是很难实现的,毕竟画笔能够把我们人眼所看到的所有灰阶充分表现,而每一笔颜色间的呼应也让画面更加丰富,

这也是我最喜欢的画作之一,日暮的小池塘边,一个原住民静静站立在,周围是澳大利亚典型的本地树种,高耸、粗壮而光滑,紫灰色的天幕倒映在静谧的池塘上,而水面飘着的莲叶更使得这种氛围更加浓郁。

手持三叉戟的海神和散落一地的渔货,这张画让我驻足了许久,不知要传达什么样的主题。整幅画处在一片压抑的黑色中,只有部分细节被提亮,从黑暗中脱颖而出,似乎在闪烁着亮光。仔细观察你会发现画面中有无数不同种类的海洋生物,鸟蛤、牡蛎、江瑶、法螺、龙虾、石斑鱼、剑鱼、红海龟、魟鱼……简直像是博物学的图鉴一样。

圣子降临的主题在很多作品中都有表现,但我在这张跟前驻足了很久,画面带来的那种气氛让人觉得安宁平和。圣母身上大面积黑色的笼罩使得圣子被烘托出一种几乎要发出光芒的感觉。

手中端着水盆的少女,很画面的大部分笼罩在大面积暗调中,显得十分神秘。

一组静物作品,其实我特别关心画面中央那只蟹的种类,看尾部有点像椰子蟹,但蟹钳又不像……

这组作品表现的*昏耐人寻味,只可惜照片很难如实地还原作的气氛,因此想要仔细品读还得欣赏原作。

印象派的点彩作品,这副作品只有A3纸大小,但十分耐看。

个人很喜欢的两张帆船作品,其实我觉得作品和画框的契合度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加分选项。

馆藏作品的主题特别丰富,这张照片塑造的不知是否是一位雍容的王子,很喜欢服饰和头饰的感觉,只是貌似左手的姿势看起来有点别扭。

表现原住民的作品,青铜的雕像极具厚重感,而精致的小素描则又塑造出了不一样的清新。

不同的展厅不同的背景色也给人不同的心情,从暖褐、冷灰、海蓝到使用最多的深红色,这些沉稳的颜色将整个展厅画作烘托得更有个性。想想国内许多展厅单调的大白墙,觉得有些汗颜。

在不同的展厅游走,往往有些手足无措,不知该驻足欣赏精美的画作,还是感受整个展厅的张力,环绕在身边的每一个物件,都充满了细节和故事。一边欣赏着惊叹着,一边心里念叨着,阿村实在是太富有了!

一个下午沉醉在美术馆中,感觉像来到了另一个世界,无数的作品带着巨大的信息量,我能感觉到那些作品中凝聚着每一个作者创作过程中的所有精力。虽然澳大利亚的历史并不算长,但那些作品中表现的画面,似乎让人非常直接的感受到了那些不同时代的气息,欣赏不同展厅的作品,就像在时空隧道中穿梭一样。

最后来到的是一个当代艺术展厅,这个庞大的展厅像一个暗房,点光打亮了这些脑洞大开的玻璃器皿,每一组不同的组合都有不同的惊喜,而很多堆砌起来的复杂形体还在灯光下不停转动着,充满了迷幻的色彩。如果不是下午约好了要赶时间去取潜水装备,我真不想离开这里。

我想如果有一天我老了,或者因为身体原因不能再潜水了,坐在椅子中以前半生积累的素材在画架上创作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也许那时候,我可以有更多时间来思考我想表现的,我想要的究竟是什么。

如果下次有机会重返这里,我想我一定要拿出更多时间欣赏这些作品。从美术馆出来已经快4点钟,因为晚上与阿德莱德的朋友Frank约好去夜潜,所以和Carl约定4点半在我旅馆交接我的潜水装备,好准备晚上的夜潜,因此我们不得不放弃逛市里一个集市的打算,直接坐火车返回。旅伴告诉我他来了这么久,却一直没能在阿德游泳,决定今天去海边游个泳,正好Carl这时来到了我们旅店,于是向他介绍了我的旅伴,告诉他以后也许可以学学潜水,感受水下不同的世界。

然后我们就此分别,连对方的名字也没问。突然觉得也许今天潜不了水也是件好事,不再赶着按自己的目标前进,停下来,这样不带目的的旅行真的是蛮不一样的。每一天遇到不同的人,是件让人脑洞大开的事情。

一个人来的阿德莱德的海边的栈桥,等待日落和晚上的夜潜,现在还有一个小时左右的闲暇时间。在海滩上看着训练的运动员们夹着冲浪板喊着口号一次次奔跑着冲入浪花中,再一次次随着波涛抢滩登陆。一次又一次,似乎完全不知疲倦,直到夕阳西下。

想想这么多年来一直在赶着时间奔波于世界各地,恨不得把一天的时间掰成八瓣用,有时候似乎忘记了自己的初衷是什么。难得有一天被迫放松下来,静下心看看周围的世界,似乎多了许多不同的收获。今天所见的这些绘画、这些雕塑,包括整个这城市的规划,都需要很多时间去思考酝酿,最后才是着手完成的漫长过程。我想我还是太过于焦躁了,有时候放慢脚步,才有机会看到不同的世界……

张帆

谢谢你的支持!

1
查看完整版本: 潜水日志澳洲潜旅阿德莱德琐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