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青年回乡创业成为了一股大潮流。防城区十万山瑶族乡返乡青年朱华秀就是其中一员。
长相清秀,憨厚可掬的朱华秀今年刚满23岁。别看他年纪小,干事创业干劲足,毕业回乡专研养殖淡水龙虾,在养殖中不仅善于发现问题,而且勇于专研和创新,不到一年时间便摸索出新型智能澳洲淡水龙虾一体化养殖技术,不断扩大养殖规模,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毕业投身研技术创业艰难挑战多
作为地道的十万山瑶族乡本地人,朱华秀表示他深爱着这片家乡热土,在外求学的他一直怀揣着学有所成振兴家乡的梦想。于是年一毕业,便毫不犹豫回到家乡开始了创业之路。他说:“借抖音很火的一句话‘出外面学习不是为了摆脱贫困的家乡,而是为了更好地服务自己的家乡’”。
朱华秀毕业回到家乡,就紧紧“盯牢”十万山瑶族乡“金不换”的自然生态环境优势,经多方考察,在聚乡缘种养专业合作社提供场地的情况下,最终确定了以澳洲淡水龙虾作为重点创业方向。“我们十万山瑶族乡在年才成乡,到现在基本上没有较大的产业支撑,澳洲淡水龙虾养殖有着较高的收益,但在目前传统的技术基础上,龙虾质量普遍不高,这无疑需要有技术的支持,通过技术的推广和介入,可以提高龙虾的产量,从而推动我们十万山瑶族乡的经济发展。”朱华秀说道。
然而,成功路上总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澳洲淡水龙虾,既要实现存活率高、品质优的效果,又要达到低成本、规模化的养殖,这势必需要针对淡水龙虾整个养殖过程进行技术上的人工介入,而要实现这一技术的突破,无“教科书”可遵循,完全要靠自己去摸索。
朱华秀带领团队成员从零开始,对龙虾整个生长过程进行观察、研究,不断摸索如何能使龙虾获取更多营养值,以及龙虾在不同水质中养殖出来的品质,但一次次的试验带来的也是无数次的失败。“开始试验养殖时,死掉的龙虾都有三四百斤啊!”谈及开始项目初创时的困难,朱华秀仍心有余悸。但凭着一股不认输的劲,挫折越大,越是奋勇直起,在不断尝试和总结下,朱华秀带领的团队历经不到一年的时间便摸索出了针对澳洲淡水龙虾需要进行人工微量元素摄入、水质检测与控制等的繁育技术链条。
在技术性的人工介入下,朱华秀所在的澳洲淡水龙虾养殖项目得到了快速发展,育苗存活率从原有的75%上升到80%以上,最高可达到96.5%,亩产量从原有的、斤提高到斤。
参赛获奖兴家乡彩虹总在风雨后
在掌握了这一养殖澳洲淡水龙虾的技术后,推广成为朱华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