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狮爷为您代练的第篇文章:)
做餐饮生意嘛,让顾客进店消费是最要紧的事,不然一切都是白搭。
那么,为什么有些店顾客进店多,有些店顾客进店少?
涉及的因素非常多,甚至一个细节处就能影响全盘。
比如,店内灯光明暗程度,就很大程度影响进店人数,尤其是在三四线城市,你说你的店从外面看起来灯光昏暗、无精打采,造成给顾客卫生不干净的第一印象,看起来像是要倒闭的样子,顾客还会踊跃入店么?
所以,今天就来聊聊,顾客凭啥进你店消费不去别家?
分成两篇来讲。
上篇讲的是,如果你感觉最近顾客进店人数有下降趋势,建议对门店进行自检改进,以便短期内提高进店率。
下篇讲的是,如果门店自检改进完毕,但进店率还是不理想,那建议从根源处进行自检改进,以便长期性提高进店率。
上篇内容,详见这篇
ok,下篇开讲:
如果门店自检改进完毕,但进店率还是不理想,那建议从根源处进行自检改进,以便长期性提高进店率。
从哪几个根源处来改进呢?
从经营过程上来看,餐饮无非也就是这三件大事:
1、要解决让顾客「想来吃」的问题
2、要解决让顾客「吃得好」的问题
3、要解决让顾客「想再吃」的问题
只有顾客「想来吃」,你让他们「吃得好」了,他们才会「想再吃」多次进店。
所以,顾客为啥进你店消费不去别家?
你要从这三个根源处入手改进:
1、让顾客「想来吃」
2、让顾客「吃得好」
3、让顾客「想再吃」
其中:
一、让顾客「吃得好」,基本是厨师的事,当然众口难调,口味很难标准化,但是大众口味的标准还是有的,这个标准从哪里呢?从大众点评网来,口味低于8.0的就应该注意了。
当然从营销的角度来解,你可以从「五觉」的角度来设计你的产品,让你的产品看起来好好闻(嗅觉)、看起来好好看(视觉)、看起来好好听(听觉)、看起来好好摸(触觉)、看起来好好吃(味觉)。
这样离打开顾客的胃口就近了一步,毕竟,心理也是影响口味判断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可以调用其他感官体验来让顾客「吃得好」,以期得到更多顾客的喜好与传播。
1、看起来好好闻(嗅觉)
普通烤鸭店是这样:
排队烤鸭店是这样:
只因加了香料,走过路过的人自然被吸引了,所以,能把香味让走过路过的顾客闻到,就让顾客闻到,火锅店、面包店经常这样干。
2、看起来好好看(视觉)
比如,同样是餐后水果,别人家的是这样:
宴遇家的是这样:
比如,同样是流沙包,别人家是这样:
宴遇家的是这样:
比如,同样是饮料,别人家是这样:
宴遇家的是这样:
所以,颜值就是正义,能让顾客忍不住想拍照分享的菜品才是出品合格的菜品,让你的大厨多点审美学(时尚杂志很能跨界打开新视界)。
或者从一开始就招对合格的主厨,所谓合格,是指不油腻的那种主厨,有创新爱折腾的精神,不把烧菜仅仅当成是烧菜,而是一门手艺来看待,毕竟人家连奶茶店都升级到茶艺师了。
3、看起来好好听(听觉)
广告大师有云:“我卖的不是牛排,而是牛排的滋滋声”,普通牛排是这样:
带滋滋声的牛排是这样的(请自行脑补滋滋声):
4、看起来好好摸(触觉)
普通汽水是这样的:
看了就想摸的汽水是这样的(你很想拆对不对?):
普通吃薯条是这样:
有范吃薯条是这样(你也很想试一试是不是?):
5、看起好好吃(视觉)
普通的剁椒鱼头是这样:
看起来好好吃的剁椒鱼头是这样(多了摆盘造型):
二、让顾客「想再吃」的问题,基本是产品、环境、服务、性价比的综合问题,以及会员营销的玩法问题。
产品上文讲过了。
环境嘛,毕竟都是花钱装修起来的,如果你前期装修没到位,又或者舍不得重花装修钱,建议就从软装着手吧,让顾客每次来都有新鲜感,另外,活动氛围的营造也是性价比毕竟高的方法。
服务嘛,毕竟海底捞不是人人都学得会,也没必要学,多给顾客一些细节的惊喜,以及多带员工去你认为服务不错的店去体验,体验一遍胜于培训十遍,关键是你的员工必须从心里认可服务的意义,从而主动服务,而不是被动服务。
性价比嘛,主要是让顾客觉得物超所值,基本属于定价的范畴,关于如何定价是个细致的课题,有机会专门写一篇,本质上玩的还是认知错觉,做好你的引流款、利润款、形象款很有必要。
会员营销嘛,这个是重头戏,参考这篇玩法——会员营销之连环计
ok,接下来说本文的重点。
三、让顾客「想来吃」的问题,说到底是转化的问题,也就是顾客为什么来你店消费,不去隔壁老王家消费,所以,你得用这7种必杀技,来劈开顾客的脑海,满足他猎奇、装逼、实惠的心理,从而实现转化。
1、用食材来转化
想必你多少也看过各种天价菜品的新闻,但那个基本是吆喝用的,不指望能卖出多少,如果你坚持用上好食材,价格也没贵到离谱,想必也能吸引一波真食客来消费,就好比,这家卖面包的:
又或比如:
人家用普通鸡,你就用散养走地鸡嘛;
人家用普通大米,你就用五常大米嘛;
人家用杂牌油,你就用金龙鱼油嘛;
人家用普通虾,你就用波士顿龙虾嘛;
人家用普通牛肉,你就用和牛牛肉。
所以,怎么改?
整上高端食材,即使出于成本考虑,也要局部整点高端食材,比如招牌菜,不然,大家都是做菜的,凭啥打开顾客味蕾进你店吃?!
2、用配方来转化
为什么现在市面的各种正宗基本上是不正宗,可人家还要若有其事地打上正宗的名号,因为正宗配方能带来信任感,带来转化,所以,你也可以用你的配方来转化,比如,谁都可以说的来自民间某某的传统手艺配方:
再比如,谢霆锋曲奇口味的新地,用明星+配方,满足你猎奇、装逼的心理从而来转化(但是你含致癌物就不对啦...)
再比如,雕爷牛腩号称用五百五买来食神戴龙的牛腩配方
所以,怎么改?
之前有招牌配方的,就大胆拿出来讲,没有配方的,让你的主厨整点配方出来,就像上文说的——谁都可以说来自民间某某的传统手艺配方。
3、用厨师来转化
这个就好理解了,正所谓名师出高徒,名厨出好菜,如果你请来的是一流厨师,不拿出来放大岂不可惜,即使你跟他只有一个小小的合作也可以拿来放大啊,更不提很多人就直接ps一个,反正你也不认识,你敢写,我就敢进门消费,所以,这位大哥你认识么?
所以,怎么改?
包装你的主厨,包装成IP最好。
4、用菜名来转化
同样是奶茶,有人叫珍珠奶茶,有人叫芝士奶盖奶茶
同样是臊子面,有人叫陕西臊子面,有人叫舌尖上的臊子面
同样是龙虾,有人是澳洲龙虾,有人叫冰火岛龙虾
你觉得哪一个更有食欲感、价值感,更能打动你想尝试一下?
其中的窍诀就是充分唤醒顾客的五官体验,让顾客看到菜名的时候就产生,好好吃、好好闻、好好看、好好摸、好好听的联想画面,那么,你的转化就会高人一等
比如,还是以上文为例,普通的叫珍珠奶茶,加上制作方式,叫暴摇珍珠奶茶,再升级下食材,就叫暴摇芝士奶盖奶茶,你觉得哪一款更能打动你?
但是千万不要为了猎奇而过份故弄玄虚,玩文字游戏,顾客看了不明就里,可以在约定成俗的命名基础上进行微调(也就是说大家基本上认知、认可的菜名)。
比如,这本《道好评餐厅菜一学就会》,里面的道菜名都是有认知基础的,你改一改,升级一下不就“我们不一样了”,还能给你选品灵感呢
5、用环境来转化
为什么西贝这几年发展得挺好,与它选址shoppingmall,干净整洁的装修是分不开的。
同理的,外婆家、绿茶这些,跟他们高逼格的装修以及开在高端商场也是分不开的。
以及,像遇见小面这种,改变了传统街边店“脏乱差”的观感,可谓大雅之堂啦。
毕竟,连火锅都能给你外送到家的现在,大家去线下店吃饭,难道不也是想图个场景的新鲜感,让妹子们、让客户有面子嘛。
所以,怎么改?
如果为了品牌影响力的缘故,不妨打造你的旗舰店(明星店),或者把店铺开在高逼格地段(核心商圈),就像张亮在哈西的旗舰店,就像桃园眷村开在了LV隔壁,甘其食开在了哈佛大学门口。
注意,说的是为了品牌影响力的缘故,在这种地段开店不见得会挣钱,多半是为了加盟或招募合伙人做出的排面。
6、用品牌来转化
品牌从本质上看,也是促进转化的一种工具,因为你是品牌了,转化率天生就高,客单价也能买得上去。
记住,品牌的本质是为了转化率、客单价,以及自带流量。
那么,如何从众多品牌中脱颖而出呢,这又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品牌不是你想做就可以做的,有靠时间沉淀下来的口碑品牌,有靠一开始就进入资本赛道的品牌,所以,这里略过。
或者,先研究下如何拆解品牌吧,先从这篇简单的拆解起——看完秒懂「遇见小面」营销套路
7、用品类来转化
当你想自创品牌的时候,最好的开局方式莫过于自创出一个品类,并且占据该品类的第一联想,这样,品牌价值就有了,就像乐凯撒自创(或者说第一个提了)榴莲披萨这个品类,八合里海记占据了潮汕牛肉火锅第一联想。
所以,怎么升级?
提出你的唯一品类主张,先在顾客脑海里迅速种下“认知种子”,然后“开花结果”。
还是上文的例子,乐凯撒首提了榴莲披萨这个品类,在顾客脑海里迅速种下种子,然后经过几年的发展,现在回归到“披萨”这个大品类了。
所以,如何提出唯一品类主张,这也是系统工程啊。
所以,不妨从你的好评菜开始,就像巴奴的“服务不是我们的特色,毛肚与菌汤才是”,就来自顾客的点评。
步子不要一下子迈得太开,即使你前期花费了很多精力来寻找你的“唯一品类”,但是你后期的财力资源宣传跟不上,又如何能保住自己的“唯一品类”呢。
故——先从小处着手,从实践中总结,一步一步来,从单门经营、区域内多门店连锁、跨省多门店连锁经营、全国性连锁,乃至集团上市公司,要走的路长着呢,品类不是规划出来的,是走出来的,要与时俱进。
就像近期的大弗兰买起了米粉,门头从“小锅牛肉炖粉”到“湖南
小吃
米粉”,到现在的“湖南小吃,手工米粉”,已经调整过三轮了。
以上,说的是——让顾客「想来吃」的问题,说到底是转化的问题,也就是顾客为什么来你店消费,不去隔壁老王家消费。
所以,你得用这7种必杀技,来劈开顾客的脑海,满足他猎奇、装逼、实惠的心理,从而实现转化:
1、用食材来转化
2、用配方来转化
3、用厨师来转化
4、用菜名来转化
5、用环境来转化
6、用品牌来转化
7、用品类来转化
其中:
第1—4项,最容易上手,可以先升级
第5项,基本是花钱的事,不急,挣到钱了再升级不迟
第6—7项,系统工程,不急,想挣更多钱了再升级不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