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善乡地处三明市泰宁县境东南部,其中耕地面积1.19万亩,山林面积17.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2.3%,林木蓄积量达.2万立方米,优越的自然禀赋成为了绿色发展的摇篮。
近年来,泰宁县开善乡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持续打造“秀美开善”乡村品牌,通过不断改造、持续发力,走出一条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新路子。开善乡盘活土地、劳动力、资产、自然风光等要素,着力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加强全域旅游资源开发,“绿色开善”形成“绿色经济”。
选准发展方向:“让致富找到门路”秀美开善,最令人宝贝的是蕴藏在青山绿水中的宝藏。开善乡拥有万亩耕地、森林,林田错落,山水秀美,生态资源丰富。
开善乡依托资源优势,紧抓大自然的“馈赠”,以“烟、稻、种、竹、锥、茶、菌”等特色农业为主,发展种烟制种余亩、水稻制种余亩,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1万亩,大力推进茶叶种植、果林种植、烟叶种植等生态富民项目,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建设山地产业。
同时利用林地优势发展林下养殖、生态养殖,稳步推进豪猪、棘胸蛙、澳洲龙虾等特色生态养殖,培育一批现代农业精品。开善乡以生态“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秉持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致富找到了门路。
开善乡风貌(摄影:冯有贵)
持续生态还原:“让村庄找到韵味”秀美开善,最令人流连忘返的是水郭山村的风情。开善这片土地,山水隐村落,村落连山水,千万棵梨树间点缀着山花灿烂,一汪碧蓝的天空下席卷的田园稻香,让人不自觉就繾绻在大自然的景色之中。
再加之开善乡善于开发利用乡村资源,以“农业项目”“民宿写生”“特色文化”兴旅,推动农业特产向旅游商品转化,打造池潭特色田园综合体,改造原废旧址,建立民宿写生基地,利用采摘节等旅游文化节,年吸引乡内外游客余人次,有效带动当地居民增收,让开善人民实现了由“砍树”到“看树”的转变,将荒山打造为金山银山,让“靠山吃山”转变为“养山吃山”。
开善乡留住青山绿水,守住乡村风貌,丰富了森林资源,厚实了百姓钱袋,同时把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等理念融合在村庄每一角,注重留白、留绿、留旧、留文、留*,成为生态宜居又宜游的美丽乡村,把村落原有肌理刻画下来,真正找到了独属开善的韵味。
赏梨花(摄影:冯有贵)
留住农村人才:“让乡愁找到归属”秀美开善,最令人感动的是越来越多的人返乡创业解乡愁。开善乡以“*组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扶持了儒坊村牛岭许家庭农场、岩坑天然菌业等许多专业合作社发展,培育开善新兴特色品牌。
在这场青年创业焕发农村发展的“第二春”中,开善乡涌现了诸如康栗特色农场、豆腐皮加工、茶叶加工等一系列环保产业。其中康栗农场红糖加工业获省级示范农场,是泰宁唯一一家持证生产的红糖加工基地,与“泰宁滋味”电商相强强联合,成为了具有“开善味道”的农旅产品,远销外地。
池潭村青年杨功量则利用自身的旅游专业优势创办了全县首家以宠物为主要观赏对象的“留心松鼠园”,该园于年8月正式对外开放,年吸引游客达1万多人次,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开善乡着力将生态环境建设与绿色工业相融合,出台许多扶持*策,真正创造了一批开善新兴特色品牌,让青年找到了乡愁,也找到了归属。
回乡创业青年杨功量
改善村庄设施:“让村民找到幸福”秀美开善,最令人满意的是不断完善的基础服务设施。近年来,开善乡不断完善乡村生活服务设施,补充短板,改善人居环境,让村民过上舒适幸福的好日子。
投资70万元完成农贸市场改扩建,同时强化周边环境整治,建成下坑休闲小公园、主街公园及停车场等惠民设施,持续做好路面拓宽、硬化,便于村民出行;修缮集镇饮水工程、改造下水道保障居民用水安全;
投入余万元建设开善溪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投入万元重点打造洋坑村美丽乡村建设及余上村的河滨步道项目;污水集中处理池、垃圾运转站保持环境清洁卫生;推进节柴改燃工程,推广使用沼气、太阳能、液化气等生态型能源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一系列基础服务设施的提升让秀美开善在古朴之余多了几分现代的气息,把城市的“人性化”生活模式以及高质量的设施技能引进来,更让居民生活的幸福指数大大提高。
开善乡主街公园
开善乡处处绿树繁花覆盖,宜居宜业又宜游。在开善这片古老而又充满现代青春气息的土地上,随着文明生态建设,绿色经济发展工作的深入推进,充分地将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让经济发展的“绿色血脉”流动起来。
(文章来源:县融媒体中心、开善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