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近期,一个回答上了热搜,因为有人问了个问题:
中国是怎么生产这么多粮食,足够养活十四亿人的?是靠进口还是自给自足?
剑桥大学博士JanusDongye的回答让人拍案叫绝!眼见方为实。打开你的谷歌地球,从天上看看中国大地上到底在发生什么,西方媒体一般不会报道这些东西。从养殖渔业到农林牧副,哪些地方值得留意,首先这些渔业养殖基地就给你巨大的震撼,来我们一一指给你看。地点一:福建宁德港(东经°.2",北纬26°.8")我们的第一站是福建省的沿海地区。把地图放大一点,可以看到海面上漂着上百万个房子和网箱。
从浙江到广东,这段多英里的海岸线上,你几乎到处都可以看到类似的网箱。
那是什么?
那是中国的“海鲜农场”!中国渔民不只海水养殖,在保证环保排除水体污染的前提下,很多开阔的水域,水库、河流、湖泊都能养水产品。
想象一下,每个网箱养几十条鱼或螃蟹,加在一起是多大的规模。
那中国的海鲜消费量是多少呢?据估计,每年全球海鲜消费总量1.44亿吨,中国是最大的海鲜消费国,以万吨占全球总量的45%,接下去是欧盟(万吨)、日本(万吨)、美国(万吨)和印度(万吨)。年,中国海产总产量达到多万吨,其中进口海鲜达到万吨左右。中国和印度人口差不多,但中国的海鲜消费量是印度的12倍——尽管印度的地理条件更理想,位于渔业资源丰富热带,两面围绕着温暖的海洋。在中国每年消费的万吨海鲜里,只有万吨是捕捞的,其余万吨都来自水产养殖农场。而日本90%的海鲜都来自捕捞。多亏了海鲜养殖,普通中国百姓可以买到便宜的海鲜,日常三餐可以吃得起海鲜。下面是典型中国家庭的团圆饭,你可以看到很多食材都是海鲜。地点二:浙江湖州南浔(东经°.9",北纬30°.5")下一站是长江、太湖和钱塘江一带的洪泛平原。丰富的淡水资源带来了河流上游大量的养分,使这个地区成为养育1亿人口的鱼米之乡。这也是中国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它比较类似孟加拉国、印度西孟加拉邦和越南西贡的洪泛平原。与另外那些人口稠密的洪泛平原相比,中国人做了什么不寻常的事呢?与种植水稻相比,养殖水产品可以卖出更高的价格,致富更快。拉近一点,你会看到这里有上百万个鱼塘。除了鱼塘,你还可以看到周围种了很多树。这些树是桑树,是用来养蚕的。两千年来,这片地区的中国人发展出许多高度复杂且可持续的农业生态系统。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桑基鱼塘,见下图:如今,这个系统发展成对同一片土地的多次循环利用:但要在鱼塘里养更多鱼,你得有增氧泵才行。它能向水里注入空气,使鱼有足够的氧气维持呼吸。下图中,每个鱼塘中间的白点就是一个增氧泵。要在每个鱼塘里安装增氧泵,就必须处处通电。怎么向增氧泵供电呢?当然是太阳能电池板。从谷歌地图上你可以看到,太阳能供电的鱼塘(简称“光伏鱼塘”)已经开始替代桑基鱼塘。湖州的部分地区已经装上了太阳能电池板。上图左为传统桑基鱼塘,右为光伏鱼塘从这一点你就可以理解中国为何能生产全球84%的丝绸、66%的淡水鱼,太阳能发电量占全球总量25.8%。在浙江和江苏的农村地区,人们几乎每天都吃鱼。有人说这是他们脑子聪明的秘诀。另一种生态循环是莲藕和养鱼。在某些鱼塘里,你可以同时种菜,其中最常见的是种莲藕。中国每年莲藕产量达万吨,占全球总产量90%,出口量占全球60%。不光中国人爱吃藕,韩国、日本、越南也是进口莲藕的大户。第三种生态循环是芥菜-蜜蜂-鱼虾。同样的方法也可以用来种油菜。地点三:江苏省兴化市垛田镇(东经°.4",北纬32°.9")这里没有路,你得坐船才能在里面穿行。也正是因为这种生态系统,中国才成为全世界头号菜籽油生产国,产量占全球总量的22%。有了油菜花,就能大规模养蜂。中国蜂蜜产量占全球30%。实际上,美国消费的蜂蜜有1/3直接或间接来自中国。为了避免关税,中国蜂蜜出口商先出口到印度、菲律宾和马来西亚,再在当地重新贴标改成当地产品,然后再出口到美国。其他产业也有类似的操作。除了蜂蜜,这里还是中国著名的大闸蟹产区。到金秋这里的大闸蟹成为最为抢手的应季鲜味供不应求。
除了渔业养殖,中国近海、远洋捕捞以及进口海鲜也在丰富这中国民众的餐桌。根据农业部数据显示,年中国水海产总量约万吨。其中养殖水产产量万吨,近海捕捞约万吨,远洋捕捞约多万吨。
近年来中国渔船海洋渔业活动(图片来源:全球渔业观察)
中国远洋渔业近年来的迅猛发展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