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洁王垚秋孔云封面新闻记者刘恪生
“你看,今年的虾长得多好!”大暑刚刚结束,自贡市贡井区成佳镇杨柳村村民龚贵彬正在水稻田里忙得热火朝天,从一名普通退役军人到如今远近闻名的“稻虾共生”养殖户,龚贵彬花了8年时间。
“稻虾共生”的模式,不仅让龚贵彬找到了带领村民共同发展奔小康的“致富密码”,还吸引了同村村民纷纷效仿种养稻虾开启绿色发展的新道路。
真稀奇“稻虾共作”C位出道
8月下旬,在龚贵彬的星皓家庭农场“稻虾共作”生态种养田里,忙碌的“备战”气息扑面而来,龚贵彬和几名村民正忙着收网,肥美的小龙虾刚刚出水,就被农场内等待多时的买主们迅速抢购一空。“我们每天早上四点半就开始捕虾,这几天产量还不错,一天斤不是问题。”近来,龚贵彬的电话响个不停,都是提前订购小龙虾的。
以水田为基础,采用生态养殖、绿色防控技术进行水稻、龙虾“混搭”共生,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改善农业环境,提高亩均效益。龙虾能食用水稻田内的昆虫,产生的排泄物成了种植水稻的天然肥料,与传统种植方式相比,生态种养田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甚至能不用农药、化肥,只通过共生的小龙虾除草、除虫。更重要的是,稻谷收割后留下的秸秆,以前收起来全部都是焚烧掉的,现在可以拿来喂小龙虾,形成生态的循环利用。
“稻虾共作”可谓是C位出道,每亩生态种养田收获龙虾斤左右,水稻斤左右,刨去成本,亩均收入超过元,一年可以养两季龙虾、种一季水稻,充分利用田地,让效益最大化。“近年来,小龙虾市场价格节节攀升,优质生态大米也颇受欢迎。”龚贵彬说。
1+12激起乡村振兴一池活水
杨柳村位于贡井区成佳镇,村内道路平坦通畅,村民房前屋后干净整洁,一个个生态种养田,如同棋盘点缀在田野之间,秀丽风光与美丽村庄交相辉映,吸引着众多白鹭栖息于此,一幅产业旺、生态美、百姓富的乡村发展新画卷呈现在封面记者面前。
可在龚贵彬的记忆中,几年前,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当时的杨柳村自然资源并非十分薄弱,只是村民们眼界受限,担心产业风险不敢尝试创新,一直在传统农业发展的道路上“原地踏步”,如何扩大土地的经济效益是摆在“老农民”面前的问题。
作为一名退役军人,退役后如何返乡致富一直是龚贵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