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也快吃不起香椿了?香椿价格连年飞涨,部分地区甚至卖到了元1斤,还不一定买得到,为何农民还不扩大规模种植?
我们都知道,清明前后,香椿便开始长芽,受到雨水的滋养,几天之内便会长到巴掌大小,这个时候就可以进行采摘,拿回家自制美食或带到市场售卖。
编辑由于自带独特香味,香椿也被做成了香椿煎蛋、香椿凉拌、香椿炒肉等,引得人口水直流,再搭配一碗大米饭,吃完还念念不忘。
但香椿这种蔬菜,只能尝尝鲜,因为价格实在贵到离谱,普通家庭根本接受不了。并且,让人惊讶的是,部分地区的香椿,居然卖到了元一斤,远超肉价。
之前,盒马还发过一个海鲜换算香椿的表格,有意思的是,一斤香椿,居然可以等同于很多稀奇的海鲜,例如帝王蟹的一只蟹腿,或1只波士顿龙虾。
如果换成小龙虾,则会多一些,可以换到36只,皮皮虾则是26只,还有鲍鱼和大闸蟹,分别是10只和2只。
从这个表足以看出,香椿的地位开始上涨,而品质上乘的香椿,甚至超过元一斤,曾经的“车厘子自由”,也变成了“香椿自由”。
编辑有很长一段时间,这个呼声都很高,一直持续到现在,就算收购价已经高达四五十元,还是有很多商户因进不到货而苦恼。
既然如此,要是扩大种植规模,那一定能赚到不少钱,为何农民还不抓住这个机会,好好发展呢?
并且,农民家中良田众多,就算是在田埂边种植,也能获得一笔可观的收入,还不耽误粮食种植,何乐而不为。
编辑可问题是,从几年前香椿大火,到现在的香椿一斤难求,农民朋友依旧很少种植,除了院子里有一颗,自给自足外,对香椿的态度,也始终如一的冷淡,原因是什么?
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香椿,香椿之所以香,其实是因为其中一些物质含有特殊的挥发物,例如萜类、倍半萜类等。
这些就是石竹烯,丁香烯,樟脑等气味的杂烩,自带一种混合香气,使香椿也出现了这股特殊的气味。
而它还含有谷氨酸,制作香椿炒蛋时,会与鸡蛋中的核苷酸结合,让味觉产生增益效果,也让这道菜美味加倍。
编辑另外,香椿还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每克就含有微克的胡萝卜素和40mg的维生素C,还富含各种钾、钙、镁等微量元素。
至于为啥农民很少种植,原因很简单,成本太高了,香椿长成是一件很漫长的事情,它属于长寿树,起码需要十五至二十年才能成材。
而前期香椿芽很少,摘下来一斤不到,不好售卖,只能自己吃,如果想要大范围种植,那就要占去很多农田。
并且,长成后它的枝丫根茎非常茂盛,会破坏地基,还会导致周边作物很难生长,得不偿失。
编辑更何况,有了投入那也得有销路,对于这样的散户,种植后没人来收,那香椿只会栽到手里,变成一堆废芽。
加上采摘期短,需求不稳定等因素,农民不肯种植也很正常。而且,有销路后运输也是个大问题,因为香椿摘下来后,容易缺水变老,到时候卖相和口感都不好,也会带来一定的损失。
编辑除此之外,已经有专门的农户和村庄在大面积种植,对于他们这样一个整体,散户农民并不具备优势。
所以,种上一两棵,勉强够自己解馋就可以了,没必要去摊这趟“浑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