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日报》年12月7日第06版
紫云自治县火花镇,一个四季有花有果,冬无严寒,让人沉醉的地方。今年来,火花镇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落实上级各项方针政策,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发展。立足资源禀赋,团结和依靠全镇干部群众,抓民生、强基础、搞生产、重发展;在产业扶贫道路上继续做好葡萄、冰脆李、蔬菜等三大优势产业,并拓展生态养殖业、水产养殖业和以菌草为支撑的循环农业,以及依托四季花果园、九岭传承村落、洗鸭河水上乐园项目,以及本镇良好自然生态环境发展乡村旅游业,让乡村更美,百姓更富。
抓牢党建“方向盘”凝聚发展“动力源”
今年,火花镇坚持把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抓牢抓实,做到学习教育入脑入心。“两学一做”常态化开展,把“三会一课”作为学习载体,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增强思想意识聚力决胜脱贫攻坚。
抓好队伍,不断增强脱贫攻坚的“能力”。加强村级基层组织建设,借助省、市开展脱贫攻坚示范培训班、市“领头雁”实训基地和县委党校进行专题培训的机会,做好村党支部书记和第一书记教育管理,培养脱贫攻坚“领头雁”。加大农村党员、致富带头人的教育培训,提高全镇广大党员的综合能力素质,推动广大党员自觉投身脱贫攻坚。今年以来,全镇参加市“领头雁”跟岗实训基地党支部书记8人,党员、致富带头人,民间民族技能人才余人。
建好阵地,不断增强脱贫攻坚的“动力”。全镇15个村级活动场所面积均达到平方米以上。同时,按照“九个一”的标准,扎实推进贫困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做到功能齐全、办事高效、服务快捷。
做强优势产业助农增收脱贫
冬日暖阳照,黄果香满园。走进紫云自治县火花镇平寨村四季花果园,成片的柑橘林里挂满沉甸甸的黄果柑。果黄个大,逗人爱;远看,黄绿相间的柑橘林,为冬季的平寨村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今年初,火花镇为让平寨村的四季花果园效益最大化,将四季花果园从贵州西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收回,由村企公司统筹管理,并吸纳30户贫困户参与,贫困户通过“特惠贷”每户贷款5万元参与入股分红。目前,四季花果园种植的余亩柑橘全部丰产。目前,已进入柑橘采摘期,预计能采收60万斤柑橘。
火花镇按照“种植富镇、养殖强镇、科技兴镇”的产业结构调整思路,明确了以低热河谷蔬菜、紫葡萄、冰脆李为主的优势产业发展之路;以中药材、柑橘、金刺梨等多品种相结合的农业产业结构调布局,坚持“五步工作法”,积极贯彻落实“五个到村到户到人”,打好农业产业扶贫仗。
“在春季攻势期间,火花镇继续加强产业结构调整,新增葡萄种植面积亩,冰脆李亩,蔬菜种植亩、中药材(丹参和皂角)种植亩、精品水果亩、柑橘亩。”火花镇镇长吴江涛说,目前,全镇冰脆李种植面积已达3万亩、葡萄种植面积2万余亩;涉及15个行政村个组户人,其中建档立卡户户人,50亩以上的大户达余家。
今年,火花镇冰脆李产量达万斤、通过客商电商等途径销售余万斤,均价约5元/斤,其余部分由李子酒厂收购;今年,全镇葡萄产量达万斤,通过与外地酒厂,水果批发市场等渠道以及本地酒厂收购,均价1.5元/斤。
增加产业项目拓宽致富门路
近日,记者走进火花镇克田村,村里一个在建生态猪养殖场基本完成基础建设工程,养猪场占地面积5亩,建成后可养殖生猪头以上,入股贫困户5户,预计本月进入猪苗养殖。
今年以来,火花镇在增加扶贫产业项目过程中,不断推进标准化、规模化畜牧养殖。以农业产业化建设作为转变畜牧业的生产方式来增加群众收入,建在克田、关坪两村的生猪养殖场即将投入使用。发展规模化养殖场的同时,火花镇支持和鼓励群众发展养殖业,今年,预计全镇生猪出栏余头,牛余头,禽羽,羊只。
“增加扶贫产业项目,拓宽群众致富门路。上月,火花镇组团到板当镇考察以菌草为支撑的循环农业发现,火花镇有着丰富的荒坡地资源,可大量种植菌草。”火花镇党委书记韦天艳说,利用荒山种植菌草,按照与合作公司方的协议,菌草由公司回收,以元每吨的价格,菌草一年至少收割两季,每季每亩产15吨菌草,两季30吨,即0元的收入。而且,菌草的种植成本和管护成本低。
“目前,火花镇已在龙头村开始种植菌草,计划在今冬明春在全镇15个村种植菌草近亩。”韦天艳说,火花镇在拓展种植业项目的同时,还发展水产养殖业,去年,引进的福建天福水产养殖公司养殖中华鲟,并吸纳30户贫困户入股参与养殖;养殖的20万尾中华鲟目前产量余吨,将在春节前开始陆续销售。另外,她们还引进吉泰水产养殖公司发展澳洲龙虾养殖业,项目正在选址落实中。
夯实基础改善生产生活环境
近日,记者在火花镇关坪村看到,一条从村委会至坡汉组的在建通组路上,一台挖机正在挖填土方,站在通组路的一端向另一端望去,山高坡陡,一条即将挖通的通组路在陡峭的山坡上盘绕而行。
“路不通,我每天要步行1个多小时,才能从坡汉组到村委会办公室。”关坪村村支书韦吉云说,路通后,骑车到村委会上班就方便了。
“今年来,火花镇积极配合县交通局实施火花镇路网工程9条,共75.08公里。获批‘组组通’道路建设9条,共计22.9公里,目前已经完成硬化路面17.公里。”火花镇镇长吴江涛说,现已全面完成勘察和测量工作,其中已启动1条(董桑村者苏屯至蛮场)。至年,全镇组组通道路建设24条,共54.公里,涉及13个自然村,24个自然组,直接受益贫困户户。
“火花镇在加快组组通公路建设的同时,同步推进机耕道、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吴江涛说,目前,已完成兴合村牛场坝至卡才组机耕道、兴合村新播组至弄袍组通组路硬化平方米;完成董桑村下董桑组内串户路硬化6平方米;完成磨安村产业水利设施项目新建内空每口30立方米蓄水池3口,喷灌设施覆盖农田亩;完成以工代赈龙头村机耕道路硬化项目,硬化机耕道1.5公里。同时,今年还完成农村客运招呼站24个;完成安全饮水工程15处,解决人饮水安全问题。
为改善居住在深山区、石山区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火花镇今年搬迁户人到县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居住。
依托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
隆冬,地处低热河谷地带的火花镇草木未枯、绿意仍存、暖洋洋、无寒意,是一个冬季乡村游的最佳目的地。
平寨村的四季花果园,柑橘树上果儿熟,花儿开,吸引不少游客前来采摘体验。九岭村的民族风情吊脚楼保存较好,常有不少都市人群前来踏访观赏。
近年来,随着火花镇蔬菜、葡萄、冰脆李、稻米等产业不断发展和乡村旅游的开发,餐饮住宿、交通运输和零售业等服务业不断增长,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很好条件。
“火花镇充分利用省法制办和市物资集团帮村驻村的契机,成功打造集摄影、观光、露营、体验农耕的九岭乡村旅游点。”吴江涛说,目前,九岭村正在实施民居风貌整治、生态停车场、湿地污水处理站、布依文化博物馆等项目;通过旅游宣传推出九岭民族手工艺品并远销台湾、法国等地,今年以来共接3万个民族手工艺品订单,带动30户贫困户受益。
今年,火花镇以打造“四在农家·美丽乡村”为契机,大力建设洗鸭河生态漂流项目建设,大力发展产旅一体化乡村旅游,走发展乡村旅游助脱贫的致富路子,现总体规划完成,已进入评审阶段;江纳村实施修建河道便民桥等项目,实现镇村联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目标。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村美民富
火花镇以新一轮退耕还林为契机,今年实施退耕还林面积1.68万亩,全镇聘请名生态护林员到全镇15个村进行管护,在绿色发展道路上又向前迈出了一步。
“为防止秸秆焚烧,减轻空气污染,火花镇大力宣传环保意识,将禁烧秸秆和回收利用作为常态化工作,号召全镇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参与禁烧工作。”韦天艳说,她们利用广播、宣传栏等媒介进行宣传,并组建秸秆禁烧督查巡逻队,加强督查巡逻值班。
整治河道,保护良好生态。对江纳村境内的羊架河进行生态治理,该河道长度5.5公里,总投资2万元。河道治理后,为0余人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保障,保护耕地0.65万亩。对洗鸭河上游禾弘村境内3.5公里河道段进行治理,该工程总投资1万元,为沿线1余人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保障,保护耕地0.53万亩。对炳盖沟河兴合村3.6公里河道段进行治理,总投资万元,为该河道沿线余人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保障,保护耕地0.58万亩。
来源:安顺日报姚福进
欢迎大家向我们提供
各种新闻线索
新闻
-
13765390
有限平台
无限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