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搞龙虾养殖的粉丝朋友给我留言。表示自己是一个虾农,身边的亲戚朋友们也都在养小龙虾,但是今年他问了身边3个虾农,皆表示没有一个人赚了钱。
都说农民朋友们一年到头也就是赚个人工钱,但为什么养小龙虾连人工钱都赚不了了呢?就算在外边打工,一个月好歹也有个几千块钱吧。难道小龙虾行业真的没有利润了吗?今天小编就和各位朋友们交流一下。
市场趋近饱和,供大于求的局面出现
虾农赚钱的那几年是在年之前,从年开始,龙虾价格就渐显颓势,到了年疫情一来,价格瞬间崩塌。
从上面图中可以看出,年到年的五年时间,小龙虾产量从72万吨增长至万吨。增长速度最快的年份是年到年,也就是从年后,小龙虾价格就不行了。
但虾农们养殖的热情依旧不减,依然在疯狂的扩张之中,整个长江流域都有小龙虾养殖的身影,毕竟前几年的甜头对头农民朋友们来说“太香了”。
无序的扩张和盲目的养殖,是造成龙虾上市季期间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加上受疫情和经济形势的影响,线下消费的疲软,小龙虾热度散去之后,只留下供给端低价的小龙虾没人要。
再者小龙虾加工主要以初级加工为主,精加工占比很低,一旦市场遇冷,小龙虾很难再找到其他渠道消化。
买不起的“高价”,卖不出的“高价”
大家去餐饮店吃龙虾一般是多少钱一份?68元?88元?如果想优惠点,自己去菜市场买小龙虾,那又是多少钱一斤呢?30元?40元?差不多就是这样的价格了,动辄上千元,少则数百元,想吃得尽心,那你就得舍得掏钱。但在如今经济形势下,谁又舍得隔三差五去撮虾子呢?消费能力的下降,直接影响小龙虾价格的走势。
回到虾农这边,6-8钱的虾子,在三四月可以卖到20元以上一斤。到了五月小龙虾上市季,就只能卖到0块出头了,规格在6钱以下的,那就更低了,5块…2块…
相比年之前,早虾可以卖到40元以上每斤,如今就连“炮头”在三、四月也无法卖出这样的高价。这也就造成了,消费者消费不起,虾农利润过低的局面。那么也许很多人就想问,为什么收购价才5元,而我在菜场或者商超要三四十元一斤呢?这就要考虑冷链生鲜的运输成本和商家与商家之间的利润问题了。
养殖成本上涨,龙虾品种退化
随着养殖面积和规模的扩大,人工成本也随着增大。传统粗放式种养模式向集约式种养模式发展,饲料喂养也被越来越多虾农所接受。以潜江为中心的辐射区域为例,每亩稻田小龙虾饲料投喂量在00公斤以上。
据调查,到年,全国共有小龙虾饲料生产的企业就达到多家。预计随着小龙虾精养模式意识的提高,小龙虾饲料的需求将得到进一步释放。但同时也会给虾农朋友们带来养殖成本上的上涨。
不仅如此,虾种质量的退化也很显著。国内小龙虾养殖苗种来源主要为繁养一体式,苗种生产企业占比较低。随着虾种资源退化、苗种产量不稳定、存活率低、商品虾规格小的问题显现,提高小龙虾品种已成为如今迫在眉睫的事。
近两年各地都在开展繁养分离的模式,也同时带动了小龙虾苗种选育和良种繁育的发展。不少虾农也尝试重新引进新品种,提高小龙虾商品虾质量,但高昂的新品种引进费用也让不少虾农望而却步。
虾农朋友们赚点钱实在不容易,特别是最近两三年才进场的新手如今恐怕还要面对更为困难的问题。疫情带来的不确定因素、线下消费疲软、养殖成本的上升、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龙虾品质的退化……等一系列正等待着小龙虾从业者去一个个突破。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希望虾农朋友们明年都能卖个好价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