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龙虾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当涂县大陇镇1696亩新增粮田背后的创新
TUhjnbcbe - 2024/10/27 15:33:00

亩单一虾田种上稻子,预计可新增粮食产量吨。

亩闲田变忙田,实行稻虾轮作,小龙虾已于7月中旬全部起捕上市,共起捕小龙虾吨,实现销售收入万元,利润万元,亩均产值元。在田水稻长势良好,预计亩产公斤,亩产值0元。

亩差田变良田,通过种豆固氮方式提升地力,改善土壤质量,预计年产大豆15吨、小麦60吨。

“办法总比困难多。”当涂县大陇镇副镇长夏云告诉记者,通过“农田四变”,全镇新增粮食生产面积亩,实现了稳粮与增收双赢。

标准化改造千亩滩涂变良田

面前的千亩粮田已到了抽穗扬花的时节,而在20个月前,这里还是一片滩涂闲田。

“当年新增优质粮食生产面积亩,年产优质水稻吨,实现产值万元,平均亩产优质水稻公斤,亩产值0元。”夏云介绍,年初,该镇投资万元,实施了新生村、新丰村2个滩涂开发项目,对亩地块进行平整,并进行开沟降渍、农田林网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的改造,使项目区实现了旱涝保收。

既要稳粮,又要增收。改造之初,该镇就选定了“稻虾综合种养”的模式,按照国家《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通则》标准,对田间工程进行标准化改造,将亩耕地改造成46个标准化稻渔综合种养基地,坑塘比控制在10%以内,实际占地仅为8%,实行稻虾轮作。

亩滩涂闲田变成稻虾轮作忙田,调动了农民的种养积极性。今年,小龙虾已于7月中旬全部起捕上市,共起捕小龙虾吨,实现销售收入万元,利润万元,亩均产值元。在田水稻长势良好,预计亩产公斤,亩产值0元,年均新增粮食产量吨左右。土地租金由整改前的每亩元提高到现在的每亩元。

破解“碎片化”百亩荒地变农田

在麻村村,原先没人愿意种的亩差田,现已种上大豆。

“我相信,通过培肥地力,差田也能变良田。”承包这块地的本村村民薛维凤说。

薛维凤接手后对土地进行了平整施肥,并通过种豆固氮方式提升地力,改善土壤质量,亩田地预计年产大豆15吨、小麦60吨。“只要三年左右的时间,耕地质量将会提升一个台阶,争取也能种上水稻。”

原来,这块地是麻村村委会年实施的土地增减挂地块,涉及52户农户的闲置住房和宅基地。由于肥力差,土地碎片化严重,一家一户没有几分地,产生不了多少效益,一直荒在那里没人耕种。

“肥力虽然有点差,但不能一直荒下去。”麻村村党支部书记孙克发说,想来想去,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发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作用,对碎片化的土地进行整合,统一对外招标,既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又防止了土地抛荒、撂荒。年底,村“两委”将该地块公开招标,并最终以亩均元的价格租赁给本村村民薛维凤,用于种植大豆、小麦等粮食作物。

村合作社托管亩虾田种上稻

“让全村18户龙虾养殖户的亩虾田种上水稻,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上禾村党支部书记陈三九深有感触地说,近年来,村民们纷纷采用虾稻连作的种养模式,走出了一条增收的新路子。但是,正因为养殖效益较高,加之土地零散、精力有限、技术不足、成本偏高等各种问题,影响了村民种稻积极性,出现了部分季节性龙虾闲田。

要激发龙虾养殖户种稻积极性,就要提高种稻的比较效益。一方面,该村紧盯上级农业农村部门扶持粮食生产的有关政策,以村级股份制经济合作社名义,对虾农的农田资源进行整合,打捆申报了市级年成品油价格调整对渔业补助政策项目,调动虾农种粮积极性。另一方面,村级股份制经济合作社下属企业开发“虾田米”品牌,实现三产融合、品牌强农。年7月31日,绿色无公害的大陇虾田米亮相央视大型现场直播栏目《走进乡村看小康》,引起了各界

1
查看完整版本: 当涂县大陇镇1696亩新增粮田背后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