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品促深泽农民增收
为做大做强果品产业,平泉县坚持把果品提质增效、推广标准化生产摆到首要位置,一切围绕市场转,一切围绕农民增收展开,强化科技服务,增强果农致富信心。据初步统计,今年全县果品产量达8500万公斤,其中优质果品5500万公斤,果农户均增收3300元。图为客商正在该县收购果品。刘环宇
刘利勇
付文平
孟宪云
摄
本报讯(通讯员张彦华
李永东
张文君)近日在深泽县白庄乡小堡村村口看到,一辆满载着该村群众加工的桌子台布的机动车,正准备去石家庄交货。村支部书记张长贵自豪地告诉:“是县里‘一村一品’工程火了俺村的台布加工业,让大伙鼓起了腰包。”小堡村群众加工生产的各种桌子台布以图案华美、做工精致受到市场青睐。
为促进农民增收,深泽大力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积极实施“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工程。
因村制宜。深泽地处三市六县交界处,没有铁路,全县的生产、生活全靠汽车运输,该县根据中白庄、北白庄等村紧邻省道,交通便利,汽车运输户较多的实际情况,组建了运输协会,解决了单车“活难找、钱难要”等问题,使这几个运输专业村迅速发展起来。直接提供就业岗位500多个,拉动了10多项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
借势发展。深泽借助相邻县市较为成熟的产业,借势发展一村一品工程。铁杆镇铁杆村凭借毗邻安平全国丝基地的优势,积极承接该县拔丝业辐射,统一规划了占地1030亩的铁杆拔丝工业小区,吸引和新上拔丝企业近50家,在安排本村1000多名劳力的同时,还吸纳了大批外来务工人员,每年仅拔丝业工资性总收入就超过1500万元,成为该村农民收入的“顶梁柱”。
依托传统优势。马里办事处的大兴、前后马里、东西北马等村依托传统农业优势,采取统一布局、配优品种、技术入股、协会组织销售等办法,大力发展红富士苹果、无公害蔬菜种植,精心培育农村特色产业,带动农民稳定增收。全县目前已打造出“苹果村”、“大棚村”、“蘑菇村”、“辣椒村”、“奶牛村”等30多个种养专业村,从业农民超过8万,人均收入高出全县农民三成以上。
一个产品带动一个产业,一个产业形成一个集群。目前,深泽已形成了铁杆拔丝、耿庄肥皂、马里蔬菜、赵八纺织等特色产业乡镇,培育出了大批种养加专业村。“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有效推进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