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小龙虾养殖必须直面疫情与水灾的双重影响,对小龙虾从业者而言,福未曾至,祸接踵来。一则疫情扑灭了绝大多数虾农从业者的热情,二则洪水浇灭华中绝大多数虾农“以稻续租”继续鏖战龙虾养殖的希望,三则早稻洪水过后二次抢播能否稳产保租犹未可知。当年大家伙都信心满满的进来,如今都站在何去何从的浪尖,似有越来越多的虾农咨询多多,分享我个人对龙虾后疫情时代趋势的看法,希望有助大家伙拨云见日,看清真相,清清楚楚选择。
稻虾趋势不会淘汰
稻虾模式最先变革推广的初衷,是为解决农民种稻亩产经济效益最大化的问题。稻虾如今产能过剩、集中上市和虾价落差过大的问题,主要是推广之初,并没有深刻认识到稻虾环沟模式的弊端,忽略了环沟模式虾苗高产的事实,盲目扩大养殖规模,造成虾苗密度失控、成虾难养的被动局面。
稻虾收割稻谷后拍摄
大面积推广稻虾环沟模式,就必须有数以倍计的新增面积来消化虾苗作为保障,前者与后者才能健康均衡发展,但适合龙虾养殖的面积是有限的,市场消费的增长也是有限的。年、年这两年的增长,无论是虾苗还是新增养殖规模,都在市场行为作用下,虾苗和新增面积都形成了虾苗、成虾、消费需求等相互匹配的良性循环,做到了商业形态中“人找虾”的缺货水平。年开始就打破了这个良性循环,各地跟风推广,扩大规模,市场消费增长疲软,成虾跌破养殖成本,虾苗贱卖无人问津。
稻虾所能实现的经济价值,一定好于单纯种稻所产出的经济效益。只是我们在稻虾实际养殖中投入失控,管理粗放,该清塘杀苗没杀,该救草控草未做,有积极的赚钱热情,却没有沉下心思精细管理的心态,绝大多数虾农既寄望于龙虾致富,却在技术学习和和日常管理上显得吝啬。
举例:年湖北亩的养殖户杨老板,3月11日湖北疫情远远没有结束的情况下打电话问我,今年龙虾养殖应该怎么办?我告诉他,如果你信我,你做三件事就可以了:第一,20%的塘口酵母肽肥肥水养苗;第二,80%的塘口落水杀苗,落水3-5天,水草能救则救,不能救杀苗后重新种草,买苗比虾苗密度超标风险要小,今年虾苗一定不值钱,风险会更小;第三,4月5日到4月10日之间再转苗或者买苗。今年他经过慎重考虑,反复和我电话沟通,虾苗密度问题得以提前解决,后期自身种虾塘口4月5日前累计转苗斤,就近购买虾苗斤,5月3日开始卖虾,今年亩整体净利润28万元,第一批投苗卖完以后,自身塘口还没有杀气出来的少量种虾又接续了第二批大虾上市。虽然利润不高,但是能够在90%的比例都在亏损情况下还能保持赚钱,最重要的就是他相信了趋势判断,并在趋势和眼前的短期利益之间做出了取舍。他当初问我纯粹是为了保自己不亏,因为他知道,他们村,他们镇,没有一个需要买虾苗的,到时候虾苗能卖给谁?又有谁会来买虾苗这确实是当时所有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但是当时,多数塘口还看不到有多少虾苗,有的还只有米粒大,更多的人都在担心疫情没有投喂和管理的塘口还会不会有虾苗喂养,考虑的是没有虾苗怎么办,完全没有想到虾苗如果多了又怎么办的问题。所以,没有绝对的魄力,没有绝对的取舍心,杀苗在当时是一个两难的选择。会养是一种技术,苗多也是一种技术,但是关键时候懂得取舍杀苗,更是一种保命继续鏖战龙虾养殖的一种技术。
稻虾养殖,取舍之心也是一种能力。
真心希望所有虾农都能在年最难的这一年,如果自己养殖并不成功,好好反问一下自己,除了辛苦和日夜操劳,我们自身还有哪些做的是不够的?那些关键养殖技术信息是被你忽略而不引起重视的?哪些在关键时候该取舍的时候你没有取舍的呢?
稻虾养殖,未来对虾农的养殖素养有新要求。
稻虾模式本身并没有问题,趋势也不会改变,只要方法得当,决策顺势而为,利润依然在,机会依然多。回顾今年养殖成功的累累案例,不是龙虾行情不好,也不是龙虾养殖已然萧条,而是我们痴然于技术,漠然于趋势,疏忽于判断,还没有真正学会并适应驾驭龙虾瞬息万变这个趋势的能力,早虾、大虾值钱的时代趋势不会变也不可能变。小龙虾养殖的成功,不能单纯定格为养殖技术成功就是成功,还必须有生意人的敏锐取舍,要大虾时有大虾,要虾苗时有虾苗,才能在行情突变的时候岿然不动,逆势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