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龙虾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你了解十万山溪水龙虾吗 [复制链接]

1#
青少年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dfyw/141205/4531015.html

十万山溪水龙虾是近几年从澳大利亚引进的一种大型淡水虾,学名Cheraxquadriarinatus。原为野生虾,年开始人工养殖,是目前世界上最优良的淡水虾类之一。该虾终生生活在淡水中,杂食性,有较快的生长速度,能在淡水中自然繁殖孵化,有较高的成活率和较强的抗病能力,攻击性弱,耐低氧,耐污,适应性强并且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可食比率高(腹部占总体重的42%~47%),并具有耐长途运输、可鲜活上市、人工繁殖设备简单、成本低等优点。

生物学特点

十万山溪水龙虾隶属十足目、拟螯虾科、光壳虾属。一足龄个体为~g(国外最大个体达g)。体色呈镶嵌褐绿色。头胸部和腹部均匀连接,外披一层坚硬外壳。胸足五对,第一对胸足特别发达而成强大的螯,雄性螯比雌性发达。触须三对,外缘一对特别特别粗长,约长于体长的1/3。

该虾喜暗怕光,多营爬行生活,不善游泳。正常条件下,白天多隐匿栖息在深水洞穴中,傍晚开始活动,多聚集在浅水滩边爬行觅食寻偶,受惊即迅速逃回深水中。觅食和活动时向前爬行,受惊或遇敌迅速向后弹跳躲避。喜活水新水逆水上溯,以清新、略碱性(pH7.0~8.0)的水质为好。对恶劣环境忍耐能力很强,在5~35℃的水温都能生存。

生活习性

十万山溪水龙虾的适应性较强,耐低氧和耐高温。十万山溪水龙虾的习性是昼伏夜出,白天潜伏在水体可隐蔽的地方,傍晚和黎明前出来觅食,喜夜晚活动,不善游泳,多在池底爬行栖息,喜集群活动。交配季节,所有的十万山溪水龙虾白天都显得十分活跃。养殖试验表明,十万山溪水龙虾存活温度范围在5~35℃,适宜生长温度为13~28℃,当水温超过13℃即开始摄食,水温超过30℃,则会抑制生长。该虾在不利的生活条件下会打洞,据观察,在较软的池底泥中,养殖过程很少掘穴,但在越冬过程中,这种虾肯定打洞。十万山溪水龙虾耐低溶氧能力较强,如水中溶氧量为1毫克/升时仍能生存,在潮湿微水状态下,亦能存活较长时间,在养殖或越冬过程中,常发现十万山溪水龙虾出现在堤埂上。幼体和怀卵虾则不宜在低溶氧的环境中,否则会导致幼体和卵胚的死亡。

食性

十万山溪水龙虾为杂食性动物,在天然条件下主要摄食有机物碎屑、着生藻类、丝状藻类、水生植物的根、叶及碎片,特别喜食汁多肥嫩的绿色植物,如水浮莲、水葫芦、马来眼子菜、绿萍和苦草等。动物性食物包括水蚯蚓、蚯蚓、水生昆虫的卵、蛹、螺、蚌和鱼肉等。在人工养殖情况下,可投喂配合饲料、农副产品加工的副产品(饼粕类、米糠、麸皮等),屠宰场的下脚料以及各种细嫩的陆草、瓜果、菜叶等。该虾养殖中的饲料比较容易解决。

繁殖与生长

十万山溪水龙虾没有确定的繁殖季节,当水温在20~30℃时,一年四季都可进行繁殖,并且有多次产卵现象。每次产卵量因个体大小而异,一般年产卵量在0粒左右,受精卵粘附于雌虾的腹肢上孵化发育,孵化出的幼体仍附着于雌虾的腹肢上生活一段时间,经几次蜕皮后,才离开母体自由生活。十万山溪水龙虾从稚虾生长到成虾的整个生长过程中经过多次蜕皮。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刚孵出的稚虾每次蜕壳的时间间隔较短,在1~2天蜕壳1次,随着身体的长大,蜕壳间隔的时间也就延长。在蜕壳期间,该虾最容易受敌害生物或同类侵食,是该虾引起死亡的危险期。若在此期间人为捕捉、搬动、水质差或缺氧则更易死亡。

敌、病害

主要敌害有老鼠、青蛙、水鸟、水蜈蚣、摇蚊幼虫等。要及时做好灭鼠,清除池内蛙卵、蝌蚪,在池四周岸上围网30-40厘米,以防止青蛙、水蛇侵入。池内发现水蜈蚣,可用海捞捕捉。

十万山溪水龙虾抗病力强,自引进以来还未发现爆发性、流行性疾病,但随着集约化养殖的提高,病害防治工作不可掉以轻心,防治工作要以防为主、苗种下塘之前可进行体表消*,防止把病原带进池内。目前已见的几种病原体主要是寄生虫、藻类和某些细菌。

十万山溪水龙虾对农药较为敏感,若有利用农田水灌池时,在农田施药期间应严禁田水流入养虾池中。也有人盲目投施敌百虫农药,意欲杀死敌害生物而造*虾严重死亡的事故。

发展前景

十万山溪水龙虾是近几年才引进的特种水产品,目前,我国的许多科研单位和养殖场正在进一步深入研究并加以推广试验,十万山溪水龙虾的养殖技术容易使广大养殖户接受。

防城区周边那良、扶隆、那梭等乡镇也是地处十万大山边沿,生态环境好,水资源丰富的特点适合养殖溪水龙虾,也分布了一部分养殖户,目前溪水龙虾养殖前景非常可观,通过温棚孵苗,土塘飙苗,增加虾苗的成活苗,达到每年3-4月可出苗,9月可以出成品虾的发展思路,带动周边群众养殖十万山溪水龙虾共同致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