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龙虾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生啃八爪鱼牙破蟹壳,快手播主如何边l [复制链接]

1#

“色香味俱全”才是美食的最佳配置,更何况对于尝不着闻不着的吃播来说,“颜值”才是提高点击率的头等大事。

然而对于快手的大部分吃播来说,不够美观才是他们最大看点所在。两手都抓不住的大肠整段用嘴撕扯、比手掌还大的棒子骨连筋带肉一嘴吸溜、一整个面包蟹靠牙碎壳,配合着视频里此起彼伏的咀嚼声和录制者半张脸的油渍,这批吃播竟然谜之带感。

但这种不讲究的吃播尽然一条能达千万点击,还捧出不少网红。在追求讲究的年代,不讲究反而成了一种潮流。

对“吃没吃样”的狂热追求

所谓土味吃播,主要指的是起源于快手短视频平台的吃播视频。此类吃播,承袭了土味视频一贯的“原生态”作风,从食物、播主到视频风格全方位的“原味化”,因其粗糙甚至不讲究的“风格化”元素,与一贯火热的美食吃播形成鲜明区别。

要么日常到过于真实,家常菜随便摆盘,碗筷一放,主妇们对着镜头报上菜名就埋头吃饭。仿佛在饭点碰上邻居家开饭,顺道唠嗑。

要么偏向猎奇,食物的“完整性”令人乍舌。一整条红油肥肠,跟拿绳子一样来回几道。播主一边兴奋的介绍,一边揪住一端就上嘴。那摇头晃脑的样子和悉悉索索的咀嚼比肥肠本身更让人挪不开眼睛。

整张牛肚像大块桌布一样挂起,两人各牵一头沿着边缘大口咬。

更有甚者,抓起章鱼的脑袋就是一阵狂啃,糊了个满脸红油。

没有亮眼的背景,没有精美的装饰,录制视频的环境也是随意性极强。家里的餐桌、杂乱的出租屋、拥挤的仓库,无论到什么地方拿起手机就能开录。

不过最有看点的还是这些乐此不疲分享食物的播主,无论吃什么,都媲美鲁智深大口喝酒,大口吃肉的彪悍方式,让这一分钟的短视频博尽眼球。

比如吃海蟹,一定不用工具,直接牙啃,呲牙咧嘴和蟹壳做着殊死搏斗。

大块肘子用手抓,捧到面前张嘴就咬。塞到满嘴鼓胀为止,啃肉和咀嚼的声音还要足够大。

总而言之,时刻保持饿虎扑食的状态。一句“朋友们,双击,点个赞”把亢奋的气氛带起来,立即埋头猛吃,把“看没看像,吃没吃样”贯彻到底。这种彪悍的吃法,成为了十几秒短视频高流量的主要原因。

流量聚集地,营销见缝插针

霸道流量的号召下,吃播也成了花式营销的主阵地。一方面大批吃播播主晋升网红,依靠着高流量,接广告聊合作。另一方面,淘宝微店也咻得商机,接踵而至。

以“吃”为主,播主们费尽心机安插各种信息吸引粉丝奉献更多实质性的“贡献”。

与其他网红相比起来,吃播网红的成名显得就极为轻巧。打着“质朴”的旗号,感动百万老铁。快手的吃播网红之一河南农村兄弟,每天都在烟台城郊40平方米出租屋里源源不断更新吃播。在视频中,兄弟两人大喊一句“一口闷”,就夸张的狼吞虎咽。靠着日更三至五条视频,年收获了过两百万粉丝和单条均万的播放量

光是吃个火鸡面点击量就过万。

随着粉丝量的增加,胖哲兄弟立即开设直播平台,将每天饭点日常全程直播。同时在多个短视频平台都设立账号,再把直播内容一致到多个阵地,逐渐发展为丰富的社交体系。而兄弟二人也产生了变化,有了设计台词“搂起来”。学会了粉丝互动,面对送礼立即鞠躬致谢。据悉兄弟两靠直播月入一万五。

另外,二人顺带也做起广告。和其他播主合作,要么共同出镜,要么拍摄视频,帮助播主提携人气。

另一个吃播网红“暖心的伽亮”在五个月发布了83个短视频,获得万的的播放量和点赞,每条视频评论近千条。

点开视频,你看到的是一个稚气未脱的孩子坐在柴堆前或者农屋中啃馒头,握筷子的样子甚至还带着笨拙。

比起其他主播的美食,他吃的更显寒酸。一盘土豆丝,一包辣条,一个馒头就足够他美滋滋的吃上一顿。在这里,分享美食的主旨甚至都不能达标。但是这些短视频的流量却远超商业包装的专业剪辑,甚至得到人民日报微博点赞。于是该账号也一鼓作气开设直播平台,每天中午十二点雷打不动直播,父母负责和广大粉丝互动。

海鲜吃播,则是土味吃播中兴起的另一“流派”。家常难见的“澳洲龙虾“、九头鲍鱼、帝王蟹是这些播客天天不断的家常菜,“炫富”只是海鲜吃播最表面的意义。打开美拍,输入海鲜,满目“吃海鲜”账号。

配合着播主咬开蟹壳的扭曲面容,大口撕咬虾肉的吧唧嘴,粉丝们疯狂弹屏羡慕嫉妒,此时播主趁机而上甩出自家淘宝链接、微店链接,号召粉丝欲速从购。这才是海鲜吃播的终极目标,以吃播贩卖自家淘宝店的水产及海鲜制品。通过土味吃播平台,以试吃自家海鲜的方式,花式推销海产品。

播主以身试吃,就要用双手掰虾壳,生啃蟹脚的豪放形象力证店内海鲜的质量。视频评论置顶的第一条一定是淘宝链接、代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