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龙虾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食品安全天气转暖,餐桌上美食,ld [复制链接]

1#
小龙虾的身世

小龙虾的真名叫“克氏原螯虾”,是一种正经的淡水虾。它和龙虾有亲戚关系,分类学上它们都是“十足目”。龙虾是龙虾科、正螯虾科或拟螯虾科,而我们吃的小龙虾则是蝲蛄科(所以在我国北方一些地区它被直接称为“蝲蛄”)。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相当于人和猴子的关系,都是一个“目”,但不是一个“科”。

小龙虾原产于美国东南部,所以又叫美国螯虾。它是最具食用价值的淡水龙虾品种,年产量占整个淡水龙虾产量的70-80%。不光中国人,很多国家都爱吃。

小龙虾呈现蓝色是重金属污染造成的吗?

虾壳上的颜色主要由甲壳内的甲壳蓝蛋白和虾青素共同形成,根据含量和结合程度的不同,可以呈现出红、橘红、蓝、青、白、黑等多种颜色,比如澳洲龙虾主要以蓝色为主。网上出现的蓝色小龙虾可能是“宠物蓝龙虾”外逃,或者个别小龙虾的基因变异,这并不稀奇。

事实上,小龙虾对重金属十分敏感,一方面,在重金属超标的水体中,它们无法成功脱壳,也无法成活。另一方面,重金属具有可积累性,自然界中食物链越高端的生物体内重金属积累越多,而小龙虾处于食物链的底端,所以,在正常养殖情况下,其重金属残留一般不会超标。陈舜胜告诉记者,他们曾对市场上的小龙虾做过初步调查,目前市售小龙虾中重金属镉、铅、汞含量几乎都没有超标。湖北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也曾做过检测,除虾线部位外,小龙虾的重金属含量都达标。所以,吃小龙虾导致重金属中*的可能性较小。

小龙虾烹饪时间过短易致中*吗?

如果烧煮时间短,细菌未被完全杀灭,极有可能造成食物中*。由于市场需求量大,目前的小龙虾基本都从外地购进,在夏季高温气候下再经过长途运输,死亡的小龙虾不在少数,个别饭店甚至将死龙虾用油炸过后出售。由于小龙虾体内含大量组氨酸,一旦小龙虾死亡,组氨酸会转化为有*物质。虽然少量食用不会马上引起中*,但日积月累会因为*素积累引发疾病。此外,小龙虾是肺吸虫的第二中间宿主,在烹饪时若未煮熟煮透,或采用烤、炒、腌、醉等形式烹饪,人食用后就有可能感染肺吸虫病。

吃小龙虾的注意事项1、在家烹饪加工前清水喂养24小时

专家说,市民在家烹饪小龙虾时,一定要高温煮熟煮透,可通过观察虾仁横截面颜色是否一致来判断是否煮熟。建议在烹饪加工前,一定要清水喂养24小时左右,让虾体吐出代谢物。另外,要用刷子洗净其身体上的脏物,同时隐藏了大量泥沙和细菌的肠线也必须剔除干净,再用清水充分地清洗2-次。

2、过敏病患者注意虾并非人人可食

某些过敏性疾病的患者,如支气管哮喘、反复发作的过敏性皮炎、过敏性腹泻等等,约有20%的病员可由食虾激起发作。因此,已明确对虾过敏的,在缓解期和发作期都不要进食。

、积聚*素病原菌虾头千万不要吃

“小龙虾的虾头部分千万不能食用。”专家提醒,小龙虾的头部是吸收并处理*素最多的地方,也是最易积聚病原菌和寄生虫的部分。

此外,吃虾时也要有节制,不要一次食用过多,因为虾是高蛋白食物,部分过敏体质者会对小龙虾产生过敏症状,如身上起红点、起疙瘩等等,最好不要食用小龙虾。小龙虾是含嘌呤较高的水产品,痛风病人也不要食用。

4、虾死亡时间越长积累的*素越多

虾内含丰富的组胺酸,这是令其味鲜的主要成分。但虾一旦死亡,组胺酸即被细菌分解成为对人体有害的组胺物质。还有,虾的肠胃中常含有致病菌和有*物质,死后体内极易腐败变质。特别是随着虾死亡时间的延长,虾体内积累的*素更多,吃了便会出现中*现象。

此外,虾体内多有肺吸虫的囊蚴和副溶血性弧菌等,如吃了未煮熟的虾,就容易感染肺吸虫病和导致胃肠道中*。鲜虾煮熟后不宜存放,第二次食用必须重新加热。

如何判断小龙虾是否新鲜

说到区别小龙虾的优劣,其实很简单。新鲜的小龙虾鲜亮饱满,肉质紧,而且有一定的弹性和嚼劲。如果是放置了一段时间或是已经死了的小龙虾,则肉质酥软,看上去空空的,不饱满。

由此可见,小龙虾到底有没有*与我们食用的方法有直接关系,希望大家在食用前看好这些注意事项,避免引发中*症状。

邯郸市法制安全教育平台公众,请用扫一扫功能扫描下面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