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龙虾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夜宵,是一座城市的良心 [复制链接]

1#

午夜的杭州才是这个城市的本来面目。

延安路散落的霓虹,拱宸桥推车的小贩,夜灯下小吃的招牌,共同勾勒出一个个最难将息的夜晚。

加完班的互联网民工,捧着盒饭的出租车司机,网吧通宵的少年,形形色色的人穿梭在在城市的夜里。

人生艰难,只有深夜的啤酒火锅小龙虾、面筋冷面臭豆腐多加辣才能让我撑过这一天。

我曾在这些夜宵摊上,见到了城市另一面

我司一直被后台读者称为「深夜报社」(即深夜报复社会),作为我司三大著名写手之一的滨江吴彦祖,我必须得明白告诉大家:嗯,就是这样。

深夜是一天之中食欲与情感大迸发的时段,不用浮夸的渲染,一份简单的炒粉也能让你捶胸顿足,仰天长叹爱了就完事了。

城市的白天行色匆匆,繁华之中总带着些钢筋水泥的冰冷,怎么说怎么像千城一面。

但只要夕阳西下,夜色阑珊,翻开地图的B面,你就能看到这个城市真正的风情。

凌晨一点,「杭州」平海路的西湖电影院旁,挤满了排队吃胖大姐臭豆腐的人。

▲背双肩包的学生也好,拿LV的少妇也罢,11点准时开摊,早来一分钟你都得在乖乖在一旁看臭豆腐在油锅里翻滚。

沈宏非在没有胖大姐臭豆腐的夜晚也难将息,甚至还要拿着香槟来配,有点暗黑,但很牛逼。

但杭州最牛逼的非著名夜宵文化还得加上老杨小*鱼一份。

▲换了三次店面的老杨有着自己的坚持,炭炉里永远都只能是白炭而非黑炭,冬天捕捞的野生小*鱼只能用两根竹签串。

如果要是再加上一碗吴山拌川,两个小红帽包子,那就是杭州夜宵界最传奇的夜晚。

「北京」的白天是美食荒漠,但一到夜晚,北京就是无数夜宵爱好者的生活。

白天的北新桥挤满了游客,而凌晨的北新桥卤煮,才是北京人引以为傲的夜宵脏摊传奇。

▲白花花的肥肉片,简直没有一点儿瘦肉,肥肠散发出来的香味令人意乱神迷,叮当滥响的桌椅板凳、油哧嘛花的锅碗瓢盆,定格成了北京城暗黑料理之王。

朝阳大悦城对面10点以后营业的拉面馆永远在排队、簋街的「麻小儿」成吨成吨的往外出,配上冰镇的北冰洋,北京的夜晚永远不会寂寞。

如果没有温柔走进「广州」的良夜,我绝不能相信这个地方的夜宵文化是如此的发达。

凌晨的1点到3点,在天河南、琶醍、沿江西路,你能看到的人,不是在吃宵夜,就是在去夜摊的路上。

▲潮湿闷热的夜晚,走进一家人声鼎沸的大排档,鱼片粥、猪肝粥、艇仔粥......各式各样的甜品、烧烤、火锅......总有一样美食拯救你的胃口。

但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在天河区一家深夜的大排档,一份镬气十足的干炒牛河,八块钱,十分钟后,我爱上了广州。

「重庆」的灵*高地,一半是火锅小面,一半是江湖夜宵。

▲重庆的夜宵和重庆人的性格一样江湖,热辣与冰爽凑成了重庆的夜宵传说,江小白一饮而尽,醉倒在这嘉陵江的夜。烤鱼。

昏*色的路灯下蒸汽弥漫,刚出炉的烤鱼香气炸裂,咕噜咕噜冒泡的红汤锅里是大把的串串,玻璃后的卤菜沾上了八角茴香和辣椒籽,铁架上滋滋作响的滚油跳动在鲜嫩的肉串上......

不要温柔的走进城市的良夜,夜宵没人能够拒绝。

夜宵是一座城市的良心

《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说,当他见惯了具有草根般生命力的深夜觅食的人,会由衷感慨:「最好吃的是人,尤其是在深夜。」

中国人的夜宵文化不同于日本的深夜食堂,那太小资了,滤镜用的也费劲。

中国人的夜宵是该带些烟火味的,一群人呼朋唤友,啤酒与可乐碰杯,啤酒吹完划拳的豪迈盖过车辆行驶的声音。

金链大哥聊江湖恩怨,青涩学生聊挂没挂科,三教九流坐在同一个桌子上侃大山,这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而国虽无分南北,但夜宵在历史悠久的商业城市里发展过程中,蕴含了丰富的市井生活乐趣,也逐渐形成了地域特色。

亚热带季风气候让南方的夜宵显然比北方良心了许多,白天能有的晚上基本都能复制,即使到了冬季也依然热爱夜宵。

▲而宵夜的种类也早已从最早的粥、粉、面、拉肠、糖水这样充满南方风味的菜肴扩展到了小龙虾、麻辣烫、火锅等网红食品。图为卤鹅干。

你能在广州天河区的大排档里吃到最正宗的重庆火锅,也能在山城狭小的面馆里来上一碟广东肠粉。

北方的夜宵则有点先天不足的意思,冬天的北方基本告别了夜宵,而到夏天则更多是撸串和面食的天下

五大三粗的北方汉子向来对烧烤玩命的热爱,烤了半晌的羊肉串孜然与辣椒面都渗透在肉里,再来一碗肉蛋双飞的兰州牛肉面,没有酒也能醉倒长街了。

但倒回七八十年代,全中国的大部分人民(除沿海开放城市以外)都是没有夜宵这一说的。

不到晚上7点,饭馆关门了,商店打烊了,那会别提夜店了,连个KTV都没有,人民只能关了门睡觉,搞些古老的娱乐活动,以至于计划生育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

▲但改革吹风吹满地了,广东人民真争气了,最早的近代夜宵文化就在广东诞生,又将这夜宵文化传到了内地,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形成了今天的夜宵江湖。

一座城市的夜宵深深和这座城市的文化脉络紧密相连,这很好理解,食物永远是人做出来的,人才是这个城市的性格,才是这座城市夜宵的风味。

这正如北京人深爱着望京小腰,南京人沉迷着柴火馄饨,上海人的夜宵里永远不会出现光膀子踩箱喝的男人形象,哈尔滨人的烧烤摊永远有个扒蒜老妹穿着白貂。

所谓通宵寂寞,无非是晚上吃什么,和谁吃,上哪儿吃。人才是中国夜宵文化中最重要的一点。

如果非要具体形容的话,中国的夜宵摊有点像郭襄遇见杨过的风陵渡口,来往的人形形色色,炒菜的老板也自有悲欢离合,你永远不知道遇见的哪一个人,会带给你最好的故事。

中国城市夜宵不完全地图

长沙:当口味虾占据夜宵江湖

夜幕降临,这座夜生活比肩北上广的城市才算真的活了过来。

口味虾、鸭架子、臭干子、热卤四合一、烧烤、凉面冷碟......来,你仔细品,长沙人对于香辣的热爱凝聚到每种夜宵上。

▲口味虾其实也就是麻辣小龙虾,味道怎么样无需多说,就一个辣字可以解释长沙人的无数热爱。

据说长沙人每天吃剩的口味虾残渣堆起来有岳麓山那么高。

武汉:朋克卤味之城

老年朋克之城的深夜,没有公交车武汉话*鹤楼,只有口腹之欲一年四季都在狂欢高潮的卤味江湖。

武汉人深爱着夜宵自不必说,武汉人对于卤味的热爱才是天下无二。

▲鲜、辣、麻、咸,重口霸道,老武汉的卤味朋克十足。

骨肉酥烂,让人失*,切成小片的猪肚,裹着酸萝卜入口,就着冰啤酒能立地成仙。

沈阳:东北烧烤最后的旗帜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烤鸡架和老雪。

这句solgan我实在是太爱了,但必须加上抻面。

▲抻面+老雪+鸡架,这是东北夜宵界的绝对扛把子,地位大概相当于肉夹馍配凉皮,豆浆配油条差不多。

作为东北烧烤唯一一个冬天也能出外景的存在,烤鸡架必须得提一个!

开封:每一条街道都有夜宵

中国古代夜宵发源地,注意:古代!

开封的每一条的街道几乎都有夜宵卖,但只有鼓楼、西司桥夜市,是老开封最爱流连的场所。

▲筒子鸡炒凉粉灌汤包虾尾卷煎猪蹄......几乎每一样深夜的美食都带着八朝古都的气势汹涌而来。

当然不能忘了羊肉炕馍,筋道焦香,好吃的要命。

曲靖:野性原始的力量

来自云南深处的神秘美食力量。

正所谓游到云南,吃在曲靖。在曲靖夜宵的世界里,蒸饵丝和炸洋芋是绝不能错过的两大美食。

饵丝不用说了,洋芋其实就是土豆。

▲炸好的洋芋放上麻辣的佐料,撒上葱花、酸菜再加点折耳根可就没谁了。

有多好吃呢,这么说吧,曲靖小伙伴吐槽工作烦心的时候,都会说:不干了,老子卖炸洋芋克!

南京:网红ins冷淡风

「吃宵夜?去南湖嘛!」在入夜的南京街头随意问一位路人,宵夜的不二之选定在南湖周边。

撸串、火锅、小龙虾......每一道网红的夜宵都能在南湖找到。

但南京最慰藉人心的还是那碗柴火馄饨。

柴火馄饨现已不常见,多问问本地人,才能得知仅存的几家老店位置。深夜巷口灯光昏*的馄饨铺,温暖了四方食客的胃。

宜宾:像吃火锅一样吃烧烤

四川宜宾,因为出了一支乐队小有名气。

但这里的烧烤确实值得一说,因为宜宾人吃烧烤可是要蘸料碟的!

▲虽然串都很小,但调料多而重,还得再蘸花生碎+辣椒的蘸料。宜宾把把烧。

别问这玩意罪恶不罪恶,吃起来可管不了那么多了!

上海:永远的治愈系

上海的夜生活就不用说了。陆家嘴的金融中心,寿宁路的小龙虾一条街。

治愈是上海人永恒的追求目标。

除了熙熙攘攘十分偏甜的小龙虾,上海人更喜欢的就是街角巷子里老阿姨亲手包的小馄饨。

清淡,但永远治愈。

青岛:啤酒与海鲜的久别重逢

提起青岛,大家肯定首先想起的就是啤酒。

但除了啤酒,*海海鲜同样拥有姓名。

青岛不眠的夜晚必须是新鲜的海蛎子配上街边阿姨的小馄饨,棒骨汤+鲜肉虾仁的小馄饨。

▲就着冰凉的啤酒下肚,一半是生猛,一半是舒爽。

夜宵这件事,无非是半箱哈啤下肚、喝的东倒西歪,再来上几十个爆汁的羊肉串,和兄弟吹牛皮侃大山。

在黎明前喝两瓶冰啤酒醒醒酒,高兴了就在街头等着见一见太阳。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